省锡中锡西分校公开课教研交流活动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既是行囊,更是宝藏。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值得反思的内容,只要善于积累、积极思考,教学反思就将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为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我校于2023年12月11日开展公开课教研反思活动,七位教师代表依次围绕“一节公开课的得与失”进行分享和交流,把公开课活动中的点滴与自己的教学感悟结合起来,共享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畅谈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成长与收获,给全体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征巧云老师
在开设《登泰山记》公开课中,我精心设计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通过理解作品内容,修改解说词,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辨别修改点、补充遗漏信息,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修改时要熟悉文本中对泰山景象的描绘及手法,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思考,指向了文化理解和传承。
王羽婷老师
本节课以学生校运会表演太极的真实情境为导入,利用时间情感线图开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练习太极招式,尝试体育与英语学科融合,整合China Daily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对于太极是否只适合老年人有深入思考并增强文化自信。经吴敏老师点拨,我深刻认识到深挖教材的重要:该文内含从句、parallelism等。而依托寻找topic sentences就能带出文章主要结构以及时间点。近期我将着重于思考课堂用语,研究问题链设计,注重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关注转化生成能力,带着思考与所学继续前行,培养不仅会解题,更是会用英语交流、会表达的学生!
曹扬老师
在分析课程标准、深度阅读教科书、综合学情的基础上,以大单元大概念为统领,完善教学目标的叙写。本课以“梦”为主线,立足甲午战后不同阶级的救国梦,将思路凝练为“梦醒救亡”、“梦碎危亡”、“铸梦当代”展现各阶级救亡图存的不同方案及深远意义、局限性。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上,以任务为导向,设置问题链,注意设问的科学性和适切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反思的目的在于落实,反思之后应及时反馈到具体实践中。
张博老师
首先,一堂好的思政课需要有严密、清晰的逻辑主线,展现课堂的逻辑之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次,少教多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的质量,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如何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才是“关键所在”。最后,巧设问题,落实教学目标。课堂上问题情境的设置至关重要,提出的问题既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留有悬念,给与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
裴志伟老师
根据“素养导向·目标导引·任务导学”的研讨主线,我进行了教学目标的定位与修改,设计并完善指向目标的教学设计,最终生成任务导学中的师生互动,以期落实《气象灾害》这一节对于学生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期间,组内的前辈们给了我莫大帮助,也让我意识到一个良好团队的重要性。初入地理教坛,这样一次潜心钻研、匠心引领的教研体验,给我职业生涯开启了良好开端,也坚定了我秉持初心,以教育人的理念。
刘力维老师
这节课在经历了试课、评课、多次磨课后,我对如何上好一节心理课有四点思考:1.从关注课程到关注学生;2.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内容;3.从结构松散到逻辑严谨;4.从注重广度到注重深度。把握课程核心要紧扣“素养导向、目标引导、任务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时间的流动与珍贵,自主发现和探讨问题,为当下和未来提供积极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杨耘老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本节课以探究活动设计为抓手,以数学文化情境引入,提炼数学问题,学生提出合理猜想,并在举例过程中修正猜想,探究证明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微探究活动。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证明方法中,我以正弦定理中运用和比性质的经验为基础,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前n项和公式,整个过程立足目标,从特殊到一般、转化与划归、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全部都渗透在课堂探究中,节奏紧凑自然,学生的思维全部都沉浸在对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
经验+反思=成长。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校所有教师也必将秉持“栉风沐雨、铿锵而行”的决心,“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耐心,坚守教育的初心,锤炼课堂,精益求精,圆满完成各项教学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