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落下帷幕,我校高三(5)班邓仁杰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初赛一等奖(俗称国一),高三(6)班周俊廷同学荣获初赛二等奖(俗称国二)。据悉,此次无锡有五所高中(另外四所分别是省锡中、天一中学、南菁高中、大桥中学)学生获得该赛事“国一”奖项,也是我校继王义云、曾宇扬在全国生物学联赛获得省级一、二等奖之后,再次有两位同学在全国五大竞赛中获奖。
在采访时,邓仁杰表示:“这次能够获得一等奖,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这对我来说既是一个肯定,也是一种激励。我的教练王新福老师、尹张伟老师为我定制了系统性的学习方案,指导我一步步攻坚克难,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陪伴和指导,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校聚焦“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学科竞赛活动,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并与省锡中长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聘请省锡中“金牌教练”进行规划指导,打造我校精品竞赛课程。
过去的一年,我校化学教研组定期邀请省锡中奥赛金牌教练李伟开设竞赛课程和讲座。从育“新苗”、选“好苗”到推“优苗”,我校化学组借鉴省锡中有益经验,从高一到高三建构起完善的竞赛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涵盖化学基础理论的深化、前沿知识的拓展以及竞赛解题技巧的传授。这些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校内外竞赛教练亲自授课,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竞赛所需的知识体系,并具备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提及选择参加化学竞赛的初心和备赛过程时,周俊廷同学这样说:“我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源于初中时优异的化学成绩,那时便觉得化学充满魅力,这种自信也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在化学竞赛的学习中充满动力。高一下学期开始,我便正式开始化学竞赛知识的学习。然而,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周围的人并不支持我学习竞赛,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课内学习,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再者,刚开始学习时成绩并不突出,心理上的负担也让我倍感焦虑。但正是这种既有幻想又有挫折的感觉,激发了我的斗志,从那以后,我积极投身于化学竞赛的准备中,通过参加我校和省锡中的化学竞赛课程、阅读专业书籍、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和解题能力。经过这次比赛,我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
据了解,为了备赛,邓仁杰、周俊廷和我校的其他参赛选手们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训练。他们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各种实验操作,熟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此外,团队还经常进行交互式问题情境探讨,以提高应对真实比赛的能力。
此次两位同学竞赛获奖,是我校育人理念和课程实施成果的生动展现。建校以来,我校始终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发展。
同时,我校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将继续重视尖优学生的培养,形成更为成熟的全程、全域、全方位育人模式,借助校内外丰富的优势资源,助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在我校开拓学科视野、发展综合素养,成长为卓越的领军人才。
图文:马盼盼、陆烨、陈方玥
编辑:鲍晶晶、王婧渝
初审:左纯
终审:汤残云
发布:朱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