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予我,共度数学
——记省锡中锡西分校第一届科技节数学学科组活动
6月1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锡西分校举办了“用向量方法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课题研究答辩会,本次活动也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锡西分校第一届科技节的数学学科组专题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展现数学世界的多姿多彩。余金荣老师,犹志老师,朱光亚老师,王慧老师作为评委参加本次活动,来自高一年级各班的课题小组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从左至右为犹志老师,王惠老师,余金荣老师,朱光亚老师
余金荣老师开场致辞
本次课题答辩分为三个环节:小组汇报人汇报研究成果、评委提问与小组讨论回答。
首先亮相的是二班的汇报人宋俊毅同学,第一小组的研究课题是“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重心和内心”,由张红博同学讲解小组研究结论,沈阳同学补充关于三角形内心相关结论的运用,宋俊毅同学负责回答评委提问环节。
宋俊毅的精彩答辩
被提问时的第一组
第二小组是高一(4)班的王子铭,顾翔文,孙天锴同学,他们的汇报分为多个模块,顾翔文同学的汇报主题是“梅涅劳斯定理的证明应用以及逆定理”,王子铭同学则就“多方法证明梅涅劳斯定理”进行了展示 。这一组的课题展示包括思考与探究、反思与体会等部分,切实体现了小组成员们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对定理的灵活运用。犹老师总结道,课题答辩的精髓正在于此: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知识的梳理和讲解,要说出自己推导思路中的亮点,着重体现难点与逻辑。
犹老师提问
第二小组孙天锴同学的汇报
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均来自高一(6)班,他们的主要研究课题均围绕“塞瓦定理及其推广”展开。第三小组的三位组员是韦一帆、张司咏和毛钶涵同学,由韦一帆同学进行汇报。第四小组则由王海涛同学进行汇报。
这两个小组的展示主要围绕具体研究过程展开。第四小组的同学指出,许多结论其实都源自对平时作业的总结与思考,一个小小的启发,可能就能为研究提供切入口和方向。这两个小组的汇报让我们看到了我校学生敏锐的数学思维以及求知精神,也让我们明白探究应深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处处思索,在积累中成长。
第三小组 韦一帆同学
第四小组 王海涛同学深情教学演绎
第四小组成员: 王海涛 (左) 黄晨远 (中) 孟嘉 (右)
第五组的组员黎鑫、李皓阳同学围绕“用向量方法研究张角定理”展开报告。在提问环节,犹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好定理?答案是简单,好用的就是好定理,如勾股定理,余弦定理等等。余老师在总结本组答辩时也说:研究后要再复盘,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做到的,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第五小组 黎鑫同学
在课题答辩会的最后,犹老师总结了各小组的研究汇报,并为各位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会做题,做十个题不如讲清楚一道题,这样对知识的把握才会更深。各种结论不是一蹴而就、无中生有的,要有推论过程,并且进一步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方成“大道至简”。
犹志老师谈“大道至简,回归本心”
最后,余老师对本次答辩会做了总结性发言,他对同学们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大家把本次活动的经验运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并就学习探究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大家进行了交流。确实,团队之间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是本次活动最精彩的部分。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了总结,反思,把经历变为经验,这才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