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饱含着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江南深厚的文化资源,5月6日下午,我校邀请到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主讲“李清照和她的时代”。
黄晓丹,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授古典文学课程。出版古诗专书《诗人十四个》(获评豆瓣2019年中国文学年度榜单top5)、社科科普《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随笔集《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等。
一、破除符号化,新解李清照
黄教授以李清照去世后50年“世人评价的变迁与延续”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所处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从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感知到李清照形象的变化,打破了学生对李清照晚景凄凉的符号化的刻板印象,使他们体会到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原因,深入理解了清人李调元“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评价内涵。
二、品文本之美,寻审美意蕴
黄教授以《金石录后序》原文为基础,从文物的聚散过程、夫妻之间“赌书消得泼茶香”的趣事、藏书散失的原因、李清照对生命感悟的变化等方面娓娓道来,让学生不仅认识了李清照的“爱书如痴”,读懂了李清照对历史、学术的责任感,对于以文传人的精神追求,更品味到了《金石录》之美,美在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美在粗粝混乱又真实的质感。
三、知人论世法,解经典精神
解诗歌之意,不仅要“颂其诗,读其书”,也要“知其人,论其世”。黄教授指出,应把知人论世作为解读诗词的重要方法,读者应以文本为中心,透视李清照在个体生命经历和时代精神下形成的文体审美创造。她的诗词不仅对时代演进发挥着推动作用,还能超越时代精神,体现其经典价值。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此次讲座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李清照别样的魅力,对进一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个人文化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