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教学有方·研而有道—— 惠山区高中英语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面临从教学实践到教育研究的多方面挑战,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与支持十分重要。近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锡西分校承办了一场以“教学能力提升”与“科研素养培育”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活动。活动由惠山区高中英语教研员吴敏老师策划并主持,邀请三位专家通过讲座、课例展示与互动研讨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与成长的平台,助力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解析

活动伊始,南京师范大学丁建宁教授带来了一场关于教学理念革新的讲座。丁教授凭借深厚学识与丰富经验,精准指出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三大问题:读写分离、教学割裂以及评价缺位。她特别强调,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分数导向,而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指导,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讲座中,丁教授重点阐释了"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核心概念。她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评价信息,最终形成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一理念为教师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论指导。

此外,丁教授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表现性评价的重要价值,指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她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素养导向的读写融合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教学实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实践建议。

图片21.png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张明子老师的《简·爱》文学赏析课生动展现了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魅力。课程以维多利亚时代背景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视听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文化语境。在文本分析环节,张老师创新运用"文学六维分析法",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语言特色、社会背景和文学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全面解读。特别是在探讨简·爱独立精神时,她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深入思考女性意识的时代演变及其现实意义。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巧妙,包括"角色心理分析"和"主题辩论"等教学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辩证思考作品主题内涵,展现出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张老师在英语文学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了文学教育的深层价值。

 图片22.png

 

英语教学论文撰写指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的讲座围绕"立德""攻坚""赋能"三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立德"部分,韩教授开宗明义地强调了育人理念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师应当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学术研究全过程,着力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的有效路径。针对"攻坚"环节,韩教授系统剖析了教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研究问题的确定、文献综述的撰写,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论文结构的搭建。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问题应源于真实的教学实践困境;文献综述要善于发现研究空白;研究方法必须与研究问题相匹配;论文结构需要保持严谨的逻辑性。在"赋能"专题中,韩教授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详细介绍了AI在选题确定、文献检索、研究设计、写作润色等环节的辅助功能,同时特别强调:研究者必须始终掌握学术主导权,对AI生成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和深度重构,以确保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规范性。他建议教师建立"人机协同"的新型研究范式,将AI定位为提升研究效率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独立思考的捷径。

 图片23.png

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了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要义,示范课生动呈现了文学赏析课堂的教学艺术,学术指导则为教师论文写作提供了专业引领。期待青年教师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教学实践,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不断精进。让我们携手共进,持续开展更多高质量教研活动,共同推动区域英语教育水平提升。